茅盾 - 中华典藏


本站和网页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renwu/4328/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茅盾 - 中华典藏
中华典藏
留言
专题
人物
书单
风云榜
佛学宝典
儒理哲学
历史传记
诗词戏曲
文学艺术
玄学五术
学术杂记
天文地理
类书文集
外国名著
国学知识
首页
分类
学术杂记
文学艺术
佛学宝典
天文地理
玄学五术
儒理哲学
历史传记
诗词戏曲
类书文集
国学知识
外国名著
作家
茅盾
姓名:茅盾
原名:沈德鸿
性别:男
朝代:近代
出生地:浙江桐乡
出生日期:1896年7月4日
逝世日期:1981年3月27日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于浙江桐乡。父亲沈永锡,晚清秀才。母亲陈爱珠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1905年茅盾在故乡乌镇入小学。1909年先考入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后转入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入本科,经亲戚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从事译著和编辑工作,同时开始了他早年的文学活动。
茅盾开始文学活动的时代,正是五四运动前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很注意阅读、研究国外的文艺思潮和流派,选译一些内容和风格都有特点的外国小说。1920年冬,茅盾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共十二人发起成立我国新文学运动最早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商务印书馆原出版的《小说月报》,是鸳鸯蝴蝶派文人主持的刊物,专门登载文言小说和旧体诗词。五四运动后,商务印书馆决定对《小说月报》进行革新,请茅盾主持“小说新潮栏”的编辑工作,专门介绍外国文学。1920年11月,又决定请他主编《小说月报》。茅盾任主编后,《小说月报》面目一新,成为一个进步文艺刊物。这引起鸳鸯蝴蝶派文人的怨恨和攻击,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表示反对。在内外夹击之下,1922年10月,茅盾辞主编职,改由郑振铎接任。
1922年到1924年,茅盾和郑振铎等人一道,曾经和文艺界的三个方面展开论战:一是鸳鸯蝴蝶派,二是创造社,三是南京的学衡派。其中,除与创造社的论战是新文学阵营内部的争论外,对其他两派是对旧文学营垒的冲击与批判。
从1920年开始,茅盾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1921年,他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各省的党组织陆续建立,茅盾担任直属中央的联络员,为中央传送信件,联络来往人员。1923年7月,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成立,茅盾被选为执行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茅盾根据大会的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推动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他积极参加并领导了五卅运动和商务印书馆职工的罢工运动。1925年12月,恽代英和茅盾组织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恽为主任委员兼组织部长,茅盾为宣传部长。1926年1月,茅盾到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他被留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秘书,协助代理部长毛泽东工作,编辑《政治周报》。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茅盾回上海,负责国民党上海交通局的工作,主持翻印《政治周报》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所发的各种文件,转寄北方及长江一带;并派观察员去各省考察党务及工农运动情况。
同年冬,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迁往武汉,茅盾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任政治教官。翌年4月初,他主编汉口《民国日报》。这个报社的社长是董必武,这份报纸实际是中共中央的喉舌。在《民国日报》上,他揭露蒋介石的反共和分裂阴谋,大造工农群众运动的声势,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不久汪精卫也逐渐暴露反共面目,武汉的政局十分动荡。6月底,茅盾为应付突然事变,把快要生产的妻子孔德沚先送回上海。7月8日,他写完最后一篇社论《讨蒋与团结革命势力》,就辞掉《民国日报》的工作,转入地下。他在武汉法租界一家栈房里隐蔽了半个月,7月23日,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去九江,在九江见到董必武和谭平山,被告知即去南昌。这时他在牯岭得了一场急病,失去了去南昌的机会,遂于8月中旬绕道回上海。
当时上海一片白色恐怖,南京国民政府正在抓人,茅盾亦名列其中。大革命的失败使他痛心,也使他悲观。他对于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感到迷茫,需要时间思考、观察和分析。为了暂避蒋介石的迫害,他隐居了十个月,除了和同住在一条弄堂里的叶圣陶、鲁迅等人有来往,几乎不和外界接触。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有一段自叙:“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就开始创作了。”1927年9月到1928年6月的十个月中,茅盾用“追忆”的手法写了三个连续的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他的意图是写大革命时代青年所经过的三个时期:革命前夕的高昂兴奋和革命遇到挫折后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这三篇小说于1928年用笔名“茅盾”发表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由于它真实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也由于它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因此一举成名。同时它也在当时进步文艺界引起某些非议,有人认为不应该去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有人指出小说反映作者悲观失望情绪太浓厚。1929年这三个中篇被合印成一卷,小说题名为《蚀》,由开明书店出版。
1928年7月初,茅盾离开上海去日本。16日,他在日本东京写了散文《从牯岭到东京》借以回答当时上海文艺界某些朋友对他的批评。他表明《幻灭》等三篇只是忠实的时代描写,算不得是革命小说。同时他对有些人把文艺视为狭义的宣传工具,也是不赞成的。在这之后,他和中国共产党失去了组织上的联系。
茅盾在东京住了五个月,写有短篇小说《创造》、《自杀》、《一个女性》。12月,他移住日本京都,又写了一些短篇和散文。1929年写了长篇小说《虹》。除此之外,他在日本期间还写有《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等书。同年底,他写了《关于高尔基》,说真正的普罗文学应该像高尔基那样写有血有肉的作品,而不是革命口号的图解。
1930年4月,茅盾结束亡命日本的生活回到上海。他回国不久,就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头半年,他取材于历史传说写成《豹子头林冲》、《石碣》、《大泽乡》三个短篇小说。1930年9月,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被批判后,左联工作有了新的气象。1931年4月,茅盾开始和鲁迅、冯雪峰合编左联的秘密刊物《前哨》。5月,茅盾担任左联的行政书记,和鲁迅、瞿秋白结成革命的战友,向国民党御用文人展开了英勇斗争。当时,他曾经通过瞿秋白向中共中央要求恢复他的共产党党籍,但是没有得到党中央的回答。这年10月,茅盾为要集中精力写长篇小说《子夜》,辞掉了左联领导职务,但仍坚持左翼文艺的旗帜。1932年到1936年他和鲁迅合作创办了《文学》和《译文》杂志。1934年2月,蒋介石推行“新生活运动”,提倡尊孔读经,掀起了全国性的复古逆流,茅盾和鲁迅都积极写文章反击。1935年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茅盾和鲁迅联名打电报给毛泽东和朱德祝贺胜利。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写成于1932年底,但酝酿与构思则早在1930年冬。1930年夏秋之交,他因为神经衰弱、胃病、目疾并发,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他每天访亲问友搜集素材。他在上海的朋友有从事实际工作的革命党人,有自由职业者,也有企业家、银行家、公务员。他又不止一次地到交易所、丝厂、火柴厂去,这很有助于他对社会的观察。
《子夜》中的故事发生在上海,以一个非常精明能干、抱有发展中国民族工业雄心的民族资本家丝厂老板吴荪甫为主角,刻画了复杂的斗争场面。吴荪甫为了自保,一方面加紧对工人的剥削,一方面不得不向封建势力和买办资产阶级投降,最后走上了绝路,从而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子夜》形象地驳斥了当时托派主张中国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言论,也打破了当时某些知识分子希望振兴中国民族工业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的幻想。《子夜》是我国“五四”以来在艺术上最成功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中国社会的文学巨著。《子夜》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也很快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英、美、苏等国家出版,为世界文坛所重视。
茅盾在创作《子夜》的同时,还写有《林家铺子》。它的主题反映的是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小市镇的小商人不论如何会做生意,终归只有破产倒闭这一条路。同期和稍后他又写成《春蚕》、《秋收》和《残冬》三个短篇,刻画了30年代受封建剥削和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掠夺的江浙蚕农的贫困,和农民开始觉醒、反抗的斗争场面。从1933年到1936年,茅盾还写有许多杂文、散文和随笔。
抗日战争爆发后,茅盾先到汉口,主编生活书店出版的《文艺阵地》。并与郭沫若、老舍等人筹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被选为理事。不久去上海。11月他偕同妻子离开上海经过香港到长沙,然后到九龙。他在九龙住了九个月,为广州生活书店主编《文艺阵地》,并为香港《立报》主编副刊《言林》。1938年底,他应杜重远的邀约,带领全家去新疆学院教书,于1939年春天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除教书外,并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不久,由于新疆督办兼省长盛世才日趋反动,使他无法工作,他一家只得于1940年4月底离开新疆,回到西安。5月,他随朱德的车队去延安访问,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同年初冬,他把女儿沈霞和儿子沈霜留在延安学习,自己和夫人离开延安到重庆。他写了《风景谈》、《白杨礼赞》等出色的散文,歌颂延安的革命精神。
1941年皖南事变后,茅盾离重庆经桂林去香港,创办《笔谈》。又参加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任编委,在《大众生活》上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他在这部小说里通过女特务赵惠明被腐蚀和逐步堕落的经过,揭露了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特务的血腥罪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茅盾和叶以群、廖沫沙等人一起在香港度过了一段十分动荡不安的惊险生活。后来,由于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他才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辗转到达桂林,找到一间仅容一床一桌的小屋栖身。他在那里写了描述香港生活片段的《劫后拾遗》和描写民国初年城市士绅生活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
从1943年春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茅盾定居重庆近郊。他追忆东江游击队奉中共中央的命令抢救流亡香港的一千多文化人的经过,写成《归途杂拾》、《过封锁线》等文章。1945年,写成了以揭露黄金舞弊案为主题的剧本《清明前后》,曾在重庆公演。
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茅盾离重庆回上海。是年底,他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访问苏联。回国后写了《杂谈苏联》与《苏联见闻录》。1947年底,他再次去香港,任《小说月刊》编委。这个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是长篇小说《锻炼》,在《文汇报》上发表。
1948年底,茅盾和其他民主人士一起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安排下,由香港乘轮船赴大连,旋至沈阳。北平和平解放后,茅盾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1949年7月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上,他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文化部部长直到1964年夏。他曾任全国政协第一至第五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全国第四次文艺工作者代表会上,茅盾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中共中央根据他逝世前的请求,于3月31日做出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茅盾作品
有志者
自杀
烟云
创造
诗与散文
石碣
报施
水藻行
色盲
秋收
手的故事
残冬
春蚕
小巫
大鼻子的故事
锻炼
多角关系
霜叶红似二月花
腐蚀
茅盾散文集
林家铺子
子夜
猜你喜欢的小说
唐百家诗选
郑志
济生方
旅舍备要方
箭喻经
金匮方歌括
思潮
象言破疑
揭傒斯全集
粤词雅
中华典藏网旨在推广国学知识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联系我们:txt8@163.com